AudioArt 音響論壇

音響器材彼此之間需要隔離嗎? 兩台Monitor Acoustics Glory AGR-OCC實戰!

文|蔡承哲
電源處理一直都是建構音響系統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因為音響器材和日常中大多數電器都不同,非常需要波形正確而精準的電源供應。無奈不論是家中的任何家電,還是諸如電梯等公共設施;只要是電子產品就會產生雜訊,也都會透過由電線構成的網路竄入音響器材內。因此從最早被發明的隔離變壓器,再到特別設計的音響用大電池;音響迷有了許多類型的電源處理工具,來減少電源迴路中的雜訊竄入音響器材內,汙染音樂再生。


潛在的干擾
但是如同前面所述,從「只要是電子產品都會產生雜訊」的觀點來檢視,實際上任何需要利用電源線連接市電網路的音響器材,本身也可以視作是雜訊產生器,也會產生雜訊干擾其他音響器材。甚至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器材中的電路也會互相干擾,尤其是類比線路與數位線路之間。這也是為何本刊在研究器材內部線路時,經常都能見到數位與類比線路分開供電,甚至兩種電路之間還會使用金屬將彼此隔離的作法。
不過觀察音響市場上電源處理類型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以一次滿足音響系統所有電源供應為目標而設計。因此大部分產品都會盡可能把體積做大,並提供足夠數目的電源插座,讓用家把所有需要用電的音響產品全數連接上去。這種使用方式雖然可以確認市電在進入電源處理器時有經過一次處理,但卻很難確認位於處理器之後的音響器材「們」,是否存在著交叉干擾的情況。


電源處理的餘裕值
另外一個潛在問題是,理論上各種電源處理器材的處理能力都有極限值,只是極限高低不同。比如說絕大多數音響迷都知道隔離變壓器都有標明瓦數,用家需要先計算家中系統的所需瓦數,然後最好買個所需瓦數兩、三倍容量的隔離變壓器;用個音響迷比較習慣的說法,就是必須留有足夠的餘裕,當瞬間需要大電量時才不會被限制住,避免動態壓縮。雖然不像隔離變壓器有個一目瞭然的瓦數標示作為判斷依據,但是其他類型的電源處理器也會有理論上的極限值。重點是不像隔離變壓器,用家很難知道使用的電源處理器是已經接近處理上限,還是留有很大餘裕?以上的這些疑慮,就是本次之所以要實戰兩台Monitor Acoustics Glory AGROCC的原因。

只有兩孔的「排插」
由靜神Monitor Acoustics所推出的Glory系列電源處理器,在目前市面上電源處理器材中是完全不同思維。它們都只有提供一組兩孔的插座,最多只能接兩台器材;全系列的器材外觀尺寸最寬處只有14公分,重量只有0.8公斤多一點。由此可看出Glory系列產品設計方針,很明顯就是以提供高品質的電源淨化效果列為優先,而不是滿足一次連接所有器材的需求。當然對絕大多數音響系統而言兩孔絕對不夠用,因此Glory系列小巧的尺寸就是讓用家可以依照需求增添數量,安置在任何狹小空間當中。實際上Monitor Acoustics認為機殼尺寸要小,才能夠更有效處理內部磁迴問題,因此小體積可是好聲關鍵之一。這也是為何Monitor Acoustics電源處理類產品,尺寸能多緊湊就多緊湊,絕不刻意做大的原因。

▲ AGR-OCC是Glory系列電源處理器中最新一代的型號,同樣只提供兩孔插座。

Glory系列最新版
Glory系列早在本刊303期就初登場,而且在當時就確立A、V、AGR、VGR四種功能不同的款式。A、V分別代表Audio與Video。GR則是內部有接地處理線路,售價高一些,效果也更好。此系列自從推出之後顯然市場反應不錯,因此後續又有幾次改版,並加上Plus等來區分。而AGR從原版改版為Plus版之後,目前最新的AGR-OCC算是第三代產品。
AGR-OCC名稱由來來自於內中地線升級為OCC單結晶銅。這條地線並不是單單更換材料如此簡單,使用幾股線、需要絞繞幾圈都是經過數次實驗之後才拍板定案。再來,安裝電源處理器的電路板也重新優化,路徑更短、效率更高。內部接線也改用Monitor Acoustics新一代的LC-OFC長結晶銅,這是Monitor Acoustics近期才開始使用的極低雜質無氧銅。Monitor Acoustics本來就有壁插產品,AGR-OCC的壁插也升級為Glory AG-M-SPD銀鈀電鍍壁插,並且針對AGR-OCC的需求做調整,並非一般販售品。至於不變的則是外殼,Glory系列的箱體並非常見的鋁合金,而是鍍鋅鋼板,這是Monitor Acoustics實驗過數種材料之後效果最優異者。並再使用特殊油墨烤漆徹底與空氣隔離,一並解決振動問題。

▲ AGR-OCC是純被動設計,沒有任何開關,隨插即用。基於對電源線的高要求,AGR-OCC並不提供電源線。

兩種實驗法
實戰在本刊2號試聽室。測試器材包含Soundgenic HAL-RA2TB,Primare Pre35前級、A35.2後級,喇叭則是PMC Twenty5.26i。有關於AGR-OCC單一器材的能力,本刊曾經在380期作過評論。本次則是單純比較使用兩台AGR-OCC,是否在聽感上比使用一台更進步?實驗分為兩組,一組是比較Primare前後級接同一台,以及分開各接一台的差異;另外一組則是比較Soundgenic與前級接同一台與分接。兩台AGR-OCC連接至壁插的線材都使用相同款式。另外Glory AGR-OCC的原配橡膠腳墊可以更換成同廠出品的MA-2215鋁合金腳墊,整體表現判若雲泥,因此本次兩台AGR-OCC皆將腳墊更換成MA-2215。

▲ 同品牌的MA-2215鋁合金腳墊,螺絲尺寸與橡膠腳墊完全相同,建議買一組換上讓AGR-OCC實力完全解放。並有兩種顏色可供選擇。

更寬鬆更純淨
先說前後級這一組。當前後級分開接之後,聲音頓時有掙脫束縛的解放感。比如聽Nils Lofgren「Blue with you」就很明顯鼓聲比較出得來,Nils Lofgren的歌喉從原先略緊變為放得更開。如果是比較偏小品類的音樂,那聲音變化比較像是更寬鬆寫意,樂句更為流暢。比如在Charles Lloyd「Rabo de Nube」就很明顯,薩克斯風吹奏出的氣流更鬆軟、更流暢,在轉音處的處理更為漂亮,反襯原先接同一台時略微生硬。尤其是旋律上揚時的高音吹得又悠揚又自在,是很舒服很放鬆的銅管高音表現。
如果是訊源與前級這組實驗,再各接一台時比較偏向雜質淨化的優化方向。拿Johnny Duncan與June Stearns合唱的「Back to Back」就很明顯,人聲的生硬感與當中的細微雜質更低。此時諸如歌唱口吻、語句等歌者如何詮釋歌詞的情感表現,就變得很容易感受到。聽Green Day「Whatsername」,節奏更為穩定,鼓擊更浮凸,主唱的聲音更甘純,唱腔中的情感轉折不須太費心力即能清楚聽見。


多多益善
如果是兩個實驗組之間比較,聽感有差異嗎?有的,都是接同一台之下,前後級這組的質感,以及節奏感都比較好。不過形體凝聚度與定位精確度則是訊源與前級這組比較好。而最好聽的方式,就是前後級接同一台後,訊源再接第二台AGR-OCC;此時兩個實驗組優點便合而為一,音像既舒暢寬鬆,定位又極為精準,聲音也最純淨。看來最好的解決之道,還是每個器材各接一台AGR-OCC才是。
Monitor Acoustics Glory AGR-OCC 電源清淨器/插座數量:2孔。外觀尺寸(WHD):約140×72×90mm。重量:0.815公斤。製造商:雅士(02-2507-7268)。

 兩台Monitor Acoustics Glory AGR-OCC實戰 

▲ 實戰在2號聆聽室,使用Soundgenic HAL-RA2TB,Primare Pre35、Primare A35.2,PMC Twenty5.26i作為參考系統。
 集體試聽-陶忠豪:不只更通透,連能量感都提升了 
這次用來實驗的Primare前級內建網路串流與DAC,與前級類比線路共用電源,其實無法真正做到數位、類比線路獨立濾波供電。但沒想到只是前級、後級獨立濾波供電,就能展現出如此明顯的改善。其實前、後級共用一組電源濾波時,聲音已經很好了,但是兩者獨立濾波供電時,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層薄霧散去,音質變得更清澈透明。鋼琴觸鍵的能量更強更紮實,收放速度也更快;共用一組電源濾波時,低頻則較軟一些。小提琴的擦弦細節更豐富,琴音也更圓潤滑順。相較之下,共用一組濾波時,小提琴音質略為乾扁。聽謝宇威的「大埔調」,前後級獨立濾波供電時,人聲更清晰而開放,木吉他撥弦更清晰分明,瞬間力道也更明確。後級經過AGR-OCC濾波供電之後,動態會有所限制嗎?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完全沒有感受到這種狀況,可以安心使用。

 集體試聽-洪瑞鋒:小而精巧,純淨透明 
這款AGR-OCC電源排插聽起來沒有太多的音染,聲音乾淨清爽,解析自然,動態表現宜人,頗有靜神一貫的無染調音風格。聆聽小提琴室內樂,這款排插很清楚的分離出鋼琴與弦樂之間的演奏律動,細節豐富卻不搶耳,讓人可以更清楚留意到弦樂交織而成的綿密質感,不僅動聽也耐聽。當我將電源線分開由兩部AGR-OCC個別供電,第一個感受到的是整體透明度的提升,這連帶拉出演奏樂器之間更細微的前後距離。聲音細節表現同樣出色,但在整體聲音質地的呈現上卻更為乾淨透明。例如在播放ECM發行、由Marcin Wasilewski Trio演奏的「January」專輯,ECM純淨冷冽的錄音通透感,完全在鋼琴家的指尖中釋放。此時音場的澄澈程度,就連爵士鼓輕快的鼓皮振動都能營造出更為輕盈靈動的特質。音樂背景中的金屬鈸響更是不絕於耳,淡淡消散掉的堂音,架構出一個清爽寬敞的空間感,對於細節的還原度,以及樂器之間的辨識能力尤其出色。


 集體試聽-蘇雍倫:聲音更精緻、更具透明感的優化 
當我把電源線接上兩組插座之後,其實所產生的聲音優化程度,確實是遠比我預先想像的要多更多的!這次播放了Ariana Grande的新專輯「Positions」,雖然先前播放這張流行音樂專輯時就知道它的錄音與製作水準相當不俗,但透過這次電源方面的進化,我可以在聲音表現上,直接在流行音樂上感受到那種瞬間堆疊上去的高級質感,無論是自然樂器或是合成器的聲響,都變得更加具象、形體與份量都更有凝聚,在低頻的下潛甚至也能更往深處去探。而在Ariana驚人的嗓音部分,我感覺到一種更透亮、更有穿透力的體驗,我好像可以更能聽見許多Ariana嗓音的細節以及那些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表現出的高難度演唱技巧,都可以透過這次的電源優化去呈現出來。您若要說「音樂聽起來更發燒」也不為過,不過實際上,結果就是更讓人欲罷不能的聽,而且會讓人知道其實大部分的音樂作品,真的都應該用這樣講究的兩聲道系統品鑑才會有更多收穫與高潮。